摘要: 现在的新邮行情极差,大部分邮票都打折,不仅新邮打折也连带着次新邮老邮价格纷纷下降。 2018年邮票希望有所变化,否则老邮迷纷纷退出,新邮迷却越来越少。 第四,减少或取消短腿品种。 第五,提前公布发行量。 第六,选题由集邮者确定。
近日微信上爆出2018年邮票将取消版式二,同时大版的枚数由现在的16-20枚改成12枚,是否如此,现在还无从考证,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邮政都是在行情差到极点的时候为了稳住预定量而被动改革,这样的改革在历史上也有过,如1998年实行全款预订;2003预定小版;2006年预定大版等。
现在的新邮行情极差,大部分邮票都打折,不仅新邮打折也连带着次新邮老邮价格纷纷下降。编年大小版已经下跌超过一半。许多集邮者怨声载道,关键的是下半年预定2018年邮票,如果没有点措施的话,恐怕预定量至少缩三成,这对于邮政来说是巨大的经济损失,尤其是集团制之后,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邮政十分不想看到的。
2018年邮票希望有所变化,否则老邮迷纷纷退出,新邮迷却越来越少。记得上次集邮者大撤退是2000年前后,正是邮市最黑暗的时刻,之后的几年集邮者越来越少。那么2018年如何改革才能使得集邮者稳住脚步呢?
首先,减量。目前的发行量明显太大了,这才是新邮打折的根本原因。希望2018年邮票发行量能降至平均900万套的量。对于热门品种可适当扩到1200-1400万,最高不要超过1500万,生肖票不超过6500万。冷门品种可控制在800-900万,一年中大部分票为900万左右。为了能形成筋票效应,保证一年中能有几套价格较高品种稳住年册价格,可挑选2-3套票发行量降至700-800万。小型张发行量降至800万左右,小本票降至600万。减量是保证邮票价值的根本手段,不管版式如何变化,较少的发行量才是升值的基础。
第二,减少版式二的品种。1980年首次发行版式二中美小版,第二套版式二则是20年之后的2000年才发行,20年发行一个品种真是太少了。2000年以后每年都有小版,2000-2002年每年1-2个品种,2003年改成每套都有,2004年直到今天改成每年选几个品种发行,但近几年发行的品种成越来越多的趋势。如2015年13个品种,2016年16个品种,今年预计至少10个以上。版式二不易太多,多了分散资金。尤其是2016年10月以来,版式二网厅放开销售,已经没有了昔日的稀缺性,价格开始下跌,甚至有些小版已经步入打折票行列。小版已经成为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这样下来小版已经到了可有可无的地步,也许全部取消并不是太好,毕竟很多人还是喜欢小版的,何况很多人花费上千元购买的小版资格这样作废了也太冤枉,适当减少品种是必须的,每年别超过6个品种即可。
第三,大版不要破版。2006年大版预定了开始,破版也正是启动。之后十几年各大邮局对破版情有独钟。起初是为了稳定行情,杜绝腐败,怕邮局内部人士倒卖邮票,但近几年已经演变成为邮局追求高额利润,高价销售大版册,人工使得大版减少。希望从2018年开始只要预定数量够一版的可以提供整版,大版预定折也从此取消,大版走入寻常百姓家,不再成为一个特定的预定品种,还利于民。
第四,减少或取消短腿品种。短腿一直就有,但近几年品种越来越多,一年下来全算上有十几个品种,包括本票册、四方连风琴折、小型张四连、小型张双连、长卷版、丝绸小型张、丝绸小版张等十几个品种。发行量最少的10万,多的也有二三百万,这样的短腿已经毫无收藏意义,已经变成邮政圈钱的得力干将,这些短腿早已经违反了万国邮联的相关规定,成为有害邮品。正是这些短腿的出现使得市场炒作风盛行,分散了大量资金。但这些品种实际上都并非正式邮票,而是邮票的版式变种或衍生,存在的意义几乎没有。而且由于近几年每年发行的品种太多,尽管发行量普遍在100万以下,但价格大多高开低走,很多人被套。全部取消才是正道。
第五,提前公布发行量。发行量提前公布是有据可查的,1981年之前是提前公布发行量的,1981-2000年改成第二年统一公布上一年发行量;2001-2005年改成提前公布发行量;2006年取消这个规定,但邮资封片仍旧提前公布,邮票则改成销售半年后再公布,一般按季度公布,这个制度一直到今天还是如此。希望2018年恢复2001-2005年的规定,能够在邮票发行之前公布发行量或印刷量,在半年之后再公布销毁量。此外还有个性化邮票原票的发行量也应该及时公布,自从2006年开始个性化原票的发行量再也没有公布过,必须换集邮者知情权。
第六,选题由集邮者确定。这几年选题越来越缺乏亮点,每年的选题非常重要,很多时候集邮者只能被动接受,反正就是这些邮票,不要不行。能否选题方面由集邮者提供部分选题,每年可以拿出至少5个选题由广大集邮者决定,让集邮者决定预定的邮票是什么。
只要邮政能做到以上六点,相信2018年邮票一定能火起来,集邮者也会越来越多,中国的集邮事业能继续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