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停用日期理论上为银元取代银两之日1890年12月31日。上海成为通商口岸后,列强在此设立工部书信馆印制邮票,前后30套,这是其中的第一套。 邮权是国家主权的一部分。
发行单位:上海工部书信馆
使用区域:上海
套数:15
币种:银两
面值:0.01~0.16
特殊规格:纸质有布纹纸与直纹纸之分
备注:英文面值为《CANDARIN》,与后期的《CASH》《CENT》不同,且有单数复数之别。停用日期理论上为银元取代银两之日1890年12月31日。
集邮界通称《商埠上海1-第一版大龙》
此票有人认为是中国最早的邮票,比1878年的大龙邮票还早13年。上海成为通商口岸后,列强在此设立工部书信馆印制邮票,前后30套,这是其中的第一套。
1840年鸦片战争后,英帝国主义的洋枪洋炮打开了固步自封的大清国门,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被迫同帝国主义列强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香港被割让给英国,一些大中城市也相继被开放为商埠。于是帝国主义列强凭借他们的特权,打着“利益均等”的旗号,争相在各商埠内设立了各自的行政管理机构“工部局”,并在“工部局”下设立“书信馆”,负责各商埠之间的邮件传递。显然,这些“书信馆?
世界第1枚(套)龙邮票是上海工部局书信馆于1865年8月发行的,全套10枚,无齿,图案中间长方框内为云龙,面值分别为2分银(2种刷色,另有大写“两”1种)、4分银、6分银、8分银、1钱2分银、1钱6分银、4钱银和8钱银。这套邮票的铭记为“上海工部书信馆”,故又称“上海工部大龙”或“上海大龙”。“上海大龙”前后共发行3版。
我国清代“商埠邮票”图案大多取材于当地特产,名胜古迹,但也有个别除外,如上海票以龙国图案,而宜昌则曾用钱币为图案。
上海工部局书信馆于1865年8月发行的邮票是以龙为图案。
1865年8~12月发行。全套15枚。无纹纸云龙英文面值“CANDAREENS”为复数,后有“S”,横纹纸。龙,英文面值“CANDAREEN”为单数,后无“S”。注:以上全套邮票中部分邮票缺图。
工部大龙邮票比中国大龙还早13年1863年上海英租界最早开放了“上海工部局书信馆”,并在1865年首先发行了3套16枚“上海工部局大龙邮票”,这些邮票就是所谓的“商埠邮票”。尽管“上海工部局大龙邮票”比清政府发行的“大龙邮票”早了13年,但因为它们不是中国政府的邮政部门发行的,所以不能算是中国最早发行的邮票。“上海工部局书信馆”自发行首批“大龙商埠邮票”后,又于1866年发行了另4套27枚“大龙商埠邮票”和2套5枚“小龙商埠邮票”,紧接着汉口、烟台、重庆、九江、镇江、芜湖、宜昌、厦门、福州、南京、威海卫等地“书信馆”也陆续大量印制“商埠邮票”。
1863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最早创设书信馆,起初专为外侨寄信服务。邮件收费基本上采取。订户”的方式,每年交纳一笔规定的款数,便可享受投寄信件的权利。没有交款的人投寄信件,则另行按件收费。
1865年8月,上海工部局书信馆开始公开发行邮票。这套邮票以龙为图案,无齿孔。全套五枚:1分银(蓝色)、2分银(黑色)、4分银(黄色)、8分银(绿色)、1钱6分银(硃黄色)。这是在我国最早出现的邮票,但由于它不是我国邮政机构所发行,因此不能算作我国的正式邮票。
上海工部大龙邮票是中国境内最早发行、使用的邮票,比清朝海关大龙邮票的发行还早13年。上海工部大龙邮票以其庞杂无比的版式、高深难度的收集和探求创新的乐趣,深受资深集邮家的青睐。
近一二十年来,以上海工部书信馆为题材的邮集频频在世界邮展上取得辉煌成绩,中外集邮家屡获大金奖和金奖的殊荣。尤其是近几年来,由于集邮家们的共同努力,以及历史档案资料的进一步披露发掘,上海工部书信馆邮史中的疑惑问题,已不像早年那样难以解决了。
到十九世纪末,帝国主义擅设的商埠邮局已遍布于我国各重要通商口岸,如烟台、福州、厦门、镇江、南京、芜湖、九江、汉口、宜昌、重庆等地。其发行的邮票真正贴用于邮件上的不多,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大帝国主义的在华影响,并把邮票当作商品推销牟利。
邮权是国家主权的一部分。任何独立国家都不容许别国在自己的领土上擅设邮局和发行邮票,这是国际法准则。可是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昏庸的清政府同帝国主义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各帝国主义国家依仗强权,或在我国各通商口岸设立书信馆一类的商埠邮局,发行商埠邮票;或由各帝国主义国家政府直接在我国擅设“客邮”邮局,发行“客邮”邮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