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4-1)为“田黄秋韵”,面值50分,发行3171.75万枚。原名“田黄宝石”,重150克,质地为银裹金田黄冻。作品层次分明,形象自如生动,又因石里为罕见的黄金色,因而表里衬托,相得益彰,为当今田黄之极品。作品现藏于福州雕刻工艺品总厂。
1997年8月17日,为了展示中国民间雕刻艺术成就,邮电部发行了《寿山石雕》特种邮票,全套4枚,小型张1枚。
《寿山石雕》特种邮票
志号名称:1997-13T
小型张志号:1997-13M
发行日期:1997年8月17日
整版枚数:50枚
版别:胶印
齿孔度数:12度
邮票规格:30×40毫米
小型张邮票规格:60×60毫米
小型张外形规格:97×97 毫米
设计者:任国恩、柯永生
印制机构:河南省邮电印刷厂
田黄秋韵
(4-1)为“田黄秋韵”,面值50分,发行3171.75万枚。原名“田黄宝石”,重150克,质地为银裹金田黄冻。系寿山石雕“西门派”传人、工艺师江依霖利用原石通灵的白色石皮,以薄意刻的技法,刻画了《红楼梦》中宝、黛赏读《西厢记》的动人画面。作品层次分明,形象自如生动,又因石里为罕见的黄金色,因而表里衬托,相得益彰,为当今田黄之极品。作品现藏于福州雕刻工艺品总厂。
犀牛沐日
(4-2)为“犀牛沐日”,面值50分,发行3171.75万枚。原名“犀牛望月”,为“28兽印纽石章”之一。该作品在1985年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评比中,荣获国家珍品金杯奖。系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周宝庭的遗作。利用寿山的老性高山冻彩石为原料,将红、黄、白三色分别刻成红日、云彩和1头沐溶在红彤彤的骄阳之下、回首奋蹄的犀牛,构思奇巧,刀法简练,栩栩如生。作品现藏于福帅石雕厂。
含香蕴玉
(4-3)为“含香蕴玉”,面值150分,发行2541.75万枚。原名“花果累累”,系高级工艺美术师冯久和创作。原石为寿山高山石,重达50多公斤,其天生丽质和温润的色泽,在作者的刀下得到了绝妙的利用和发挥,那晶莹的玉兰、怒放的秋菊、俏丽的腊梅,还有那各具形态的石榴、荔枝、蜜桃、葡萄,工艺精湛,直逼天然。作品1972年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会”,即被国家收藏,并作为当时出版的大型画册《中国工艺美术》的封面图。1979年还被选送日本参加“中国工艺美术展览会”,得到极高评价。现藏于北京中国工艺美术馆。
醉人童真
(4-4)为“醉人童真”,面值150分,发行2541.75万枚。原名“三仙醉石”,系高级工艺美术师林发述于1964年创作。利用寿山旗降石的俏色,生动地刻画了神话故事“八仙过海”中的铁拐李、汉钟离和吕洞宾三仙聚会畅饮、酩酊大醉的神志,构图隧默,色彩鲜艳,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三仙不拘礼节、醉态可掬的形象。作品现藏于福建省工艺美术实验厂。
寿山石雕小型张
小型张为“乾隆链章”,面值800分,发行2120.56万枚。图案是北京故宫博物院内所藏溥仪捐献的(乾隆遗物)带链田黄石印章,被视为“宫中瑰宝”。链章是利用一整块黄玉,雕刻成两枚方形章和一枚椭圆形章,并由三条活动的链环连在一起,三枚章分别篆刻有“乾隆宸翰”、“惟精惟一”、“乐天”的印文,为稀世奇珍。小型张边框四周还用20枚“乾隆宸翰”印章作为装饰,使之与邮票主图上的三枚红色大印相得益彰。
本站部分内容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