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至和通宝、“至和元宝”和“至和重宝”的铸造均为对钱。鉴于它明显字大的特征,暂命名为“大字”。 在对这枚篆书大字至和通宝的认识、评价上,中日两国钱币学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北宋仁宗赵祯至和年间(公元1054年至1055年),铸造有至和元宝、至和通宝两种小平钱。至和通宝、“至和元宝”和“至和重宝”的铸造均为对钱。“至和元宝”小平钱有隶书,楷书,篆书三种书体。“至和重宝”有折二、折五钱,存世量少。折五钱背有“坊”,“虢”等记地名者更为稀少。另有铁钱。“至和通宝”也有隶书,楷书,篆书三种书体,是一种光背小平钱。其铸造量大,存世极多,为常见品。
北宋仁宗赵祯至和年间(公元1054年至1055年),铸造有至和元宝、至和通宝两种小平钱,从存世量看,至和元宝多,至和通宝少。何邦贵、侯桂芳所著《北宋钱币》把至和通宝的版别列为“无”,也就是说只有一种版别(图1)。另外,孙仲汇等所著《简明钱币辞典》,李梁、晓石著《宋钱大观》,宋志强、王立新编著《中国古钱币库》等辞书,也都只有图1一种版别。
在整理一批北宋钱时,发现一枚与图1不同的篆书至和通宝(图2),这枚钱径24.9毫米,厚1.5毫米,重4.6克,缘较细,字大,尤其“至”字明显大。写法也与普通钱不同,上部宽大,下部“土”字少一横,普通钱下部为一“土”字。“和”字进、“宝”字昂也是与普通钱的不同之处。鉴于它明显字大的特征,暂命名为“大字”。对于这枚钱,感觉似曾相识,实则初次见面,应该不是一枚普通钱。
在对这枚篆书大字至和通宝的认识、评价上,中日两国钱币学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丁福保著《古钱大辞典》中有一枚篆书大字至和通宝,标价为“五分”;而《历代古钱图说》标价为“三分”。三分、五分是为十级普通钱。当今发行量较大的华光普著《中国古钱大集》(4卷本),在乙卷第465页有两对至和通宝,上面一对为普通钱(如图1),下面一对上枚是篆书大字,定级为十级,标价为2元,下面是与其配对的楷书隶通,定为五级,标价为1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