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宋通宝本品乃为较典型的水坑之色质,整体质色已呈枣红之色,锈垢满身。因此,这一“板型”成为考量的一个重点。这也就是说,在北宋时期,无论中原官铸还是边炉根据流用钱格式另铸制这种薄板型的大钱当为有据可查,有实物可证。
首先,考其锈色。大宋通宝本品乃为较典型的水坑之色质,整体质色已呈枣红之色,锈垢满身。其中可见大宋通宝钱体上附着斑斑黑色水垢,间有绿锈滋生,整体锈垢已成皮壳,老而弥坚,硬可抗刃,可感其在水中匿藏年代久远,其耄耋之相,难以挑剔。因此,就锈色包浆而言,本品可谓开门见山是也。
其次,考其钱文。本品“大宋通宝,当拾”六字,经与其小型钱比较,可感其总体书意风格相同。大宋通宝钱文楷书直读,书法秀丽端美,“拾”字从入,宝字“缶宝”,乃为典型。进一步察其笔锋,则和小型当拾钱略有差别,即,大宋通宝笔锋凡撇捺收笔皆趋圆并略粗,非为收笔细尖之态。此差别,可否说其乃问题之处呢?愚见以为,非也!原因在于,此大钱直径已经倍扩,在放大样钱文时,当亦依据直径倍扩而扩。观历代大钱,其钱文在与相同小钱总体风格一致的情况下,大小钱在笔锋上和一些细节上均存在一定差异,此乃常理,故难以成为推定其不真之有力证据矣。
第三,考其形制。大宋通宝本品形制为出号非标准形制无疑。其钱直径大小,并无可深论之处。重点在于其板型。这里的所谓“板型”,是指此钱厚度不厚,四毫米左右,在如此大直径之中,此厚度相对堪称薄板。因此,这一“板型”成为考量的一个重点。如此板型之出号大钱,我先前已经上博展析开元通宝出号大钱一品,若到代,则其早在唐代或者五代十国时期就有所出。而我们更知道,早在北宋大观崇宁时期,就已有大观通宝和崇宁通宝出号大钱存在,尽管大观通宝出号大钱比此钱稍厚一点,直径更大一些(有藏,待以后可展),然,其也可以归入薄板之“板型”大钱之列。这和辽代的厚重超大钱完全是两种不同风格。这也就是说,在北宋时期,无论中原官铸还是边炉根据流用钱格式另铸制这种薄板型的大钱当为有据可查,有实物可证。同时,据我所藏,这种薄板型超级出号大钱,已经见“嘉定元宝背折十”、“淳佑通宝背当百”等。由此也可以证明,在宋代时期铸超级出号大钱可能为一种传统,无非铸量极其有限,用途特殊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