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淳佑通宝当百,直径3.7厘米,穿径0.4厘米,黄铜质地。余玠在四川任职期间,大革弊政积习,屯田积粮,教练军旅。 余玠当时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财政严重吃紧,即缺钱。一枚淳佑通宝当百大钱等值于100枚如前所述的淳佑通宝小平钱。
淳佑通宝当百,直径3.7厘米,穿径0.4厘米,黄铜质地。古钱正面是古朴端庄的楷书“淳佑通宝”四字,深峻挺拔,钱背竖书“当百”二字,整个钱体布满深入钱肉的褐绿色土锈,这充分表明了该钱是地道的生坑之物而非传世之品。其左下角那些许的自然缺损,仿佛是在给我们诉说着南宋富顺军民英勇抗元、保家卫国的悲壮历史!
自端平二年(1235年)蒙古大汗窝阔台发动大规模侵宋战争以来,川蜀地区的宋军始终处于劣势。淳佑二年(1242年),理宗皇帝诏命南宋着名军事家余玠(时任兵部侍郎)出镇四川,全面负责四川地区的军政事务。余玠在四川任职期间,大革弊政积习,屯田积粮,教练军旅。并在帅府衙门左侧设招贤馆,广纳贤才。他举四川军民之力沿长江、嘉陵江、岷江、沱江据险修筑了易守难攻的古城要塞十余座,以控扼水陆交通要冲,更好阻击元军对四川的进攻。
余玠当时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财政严重吃紧,即缺钱。同时,在推进其“依山为垒,设险守蜀”、“驻兵、徙城”等一系列抗元战略过程中,又需要大量军事费用支出。当时南宋政府手中具有真正购买力的铜钱是少之又少,财政亏空的问题日趋严重。所以,余玠在指望南宋朝廷无助的情况下,只得自行开炉铸造铜钱,以充军用。
据丁福保《古钱大辞典》记载:“旧有之淳佑当百大钱,与明治以后传入日本之小样当百钱,虽同为当百,而钱径大小则颇相径庭,此盖因所铸钱监不同,故其小样者,有铁铸者,可知为西川所铸”。这里所说“其小样者,有铁铸者,可知为西川所铸”,是限于民国时期出土资料、学术水平等所限而得出的结论。尔后,随着出土实物,历史史料的不断增多,史学家、钱币学家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余玠来川后,面对极为窘迫的财政现状与抗元所需庞大军费开支的矛盾,遂开炉铸造淳佑通宝铜钱。可是,待其刚铸造好淳佑通宝小平钱、折二钱、折三钱、折十钱(折十钱相当于十个小平钱的值,以此类推)的样钱的时候,或因战事需要,旋即又予以了废除,而全部改铸淳佑通宝背文“当百”大钱。一枚淳佑通宝当百大钱等值于100枚如前所述的淳佑通宝小平钱。可见,淳佑通宝当百钱是典型的虚值大钱。
客观地说,余玠在四川所铸行的淳佑通宝当百虚值大钱,在当时所带来的通货膨胀的确加重了老百姓生活苦难的程度;但另一方面却又实实在在地增加了用于军队建设和修建合川钓鱼城、富顺虎头城等一大批山城寨堡防务体系等的军费来源,这在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的特殊背景下,可以说也是一项积极的抗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