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此钱仿明代钱币旧制,其版式有小平,折五,折十型。“昭武通宝”是在衡阳铸造发行的唯一古钱币。昭武钱小平有楷、篆二体,时谶钱指楷书“昭武通宝。”
清康熙十七年(1678)三月初,吴三桂在衡阳称帝,国号大周,改元昭武,为维持人心,铸“昭武通宝”。此钱仿明代钱币旧制,其版式有小平,折五,折十型。小平楷书钱比较多,一般光背,背“工”比较多见;小平篆书的比较少;折五,折十型钱币都是篆书大钱,背“一分”,篆文古拙. 但此币流通时间不久,流通不广,因吴三桂在这年八月死了。“昭武通宝”是在衡阳铸造发行的唯一古钱币。昭武通宝一般的小平钱收藏价值不是很大,十几年来涨幅不大.但篆书的昭武有一定的收藏价值.昭武通宝的不祥之兆编辑本段回目录 张端木《钱录》中载,“甲寅(1674)(三桂)即伪位,改元昭武,铸‘昭武通宝’。”昭武钱小平有楷、篆二体,时谶钱指楷书“昭武通宝。”
史载,康熙十五年(1676年)十月,随平西王吴三桂起兵反清的耿精忠、尚之信相继降清,正在湖南衡州的“三藩”领袖吴三桂也处于清军的围剿紧逼之中。在此危亡逼近之时,吴三桂的“摇尾系统”却导演了一出曲意劝其即任皇帝的闹剧。吴三桂也想图个快乐,便匆匆在市郊南麓筑祭坛,“置办御用仪仗、卤簿等物”,来不及建筑宫廷朝房,就“构庐舍万间为朝房,宫殿瓦来不及改成黄色,就用漆涂抹。”康熙十七年三月一日这天,当吴三桂“登坛行兖冕礼”时,忽然天阴下起大雨,仪仗、卤簿被雨打湿,泥污不堪,就仪也就“草草而罢”。就仪后,造新历,制新钱币,曰“昭武通宝”。翁树培《古泉汇考》:“周元年甲寅(1674年),戊午(1678年)为周五年,即昭武元年,则僭号昭武乃戊午也。”
吴三桂改元称周后铸制的“昭武通宝”新钱,传到三桂辖区内百姓手中,当时就有人利用时谶指斥他的“昭武”年号。刘修铁着《两面王吴三桂》(新疆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出版)中录:“有人针对钱文上的‘昭武’年号,传出一首歌谣:‘横也是二年,竖也是二年。’以‘昭’字横竖都是二笔而编的。还有的人,对‘昭武’两字作这样的解释:析‘昭’字为‘斜日’、‘刀口’(即‘召’)。日已过午,不可见照,而‘斜日’又在‘刀口’之侧,主凶兆,谓吴三桂不久必死!‘武’字析为‘止戈’,即制止干戈亦即停止战争之意,又由此断定:‘贼亡无日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