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万历通宝的由来,万历初年朝廷铸钱并不多,约两万锭,万历十三年增为十五万锭,万历二十年为九万锭。神宗万历四年,开铸“万历通宝”,由两京及全国各省铸行,名目有金背、火漆、镟边等。
万历通宝的由来,万历初年朝廷铸钱并不多,约两万锭,万历十三年(1585年)增为十五万锭,万历二十年(1592年)为九万锭。当时全国铸炉60余座,潞安府是其中较大的两座,平均一年为朝廷铸币近万锭,两座铸钱局需招铸币匠人约三四千名,由此给地方带来丰厚经济利润的同时,也出现了货币私铸取利的现象。
万历四十年(1612年)潞安知府在其编纂的《潞安府志》中这样写道:“万历初,遵例鼓铸制钱,一时铜价腾跃数倍,而监造官与匠役减去铜料,杂以铅锡,愚民见利争趋,日有私铸,虽论死不止。而制钱堆积不能行。”神宗万历四年,开铸“万历通宝”,由两京及全国各省铸行,名目有金背、火漆、镟边等。
万历二十年援助朝鲜对抗日本侵略战争开始后,开支递增数十倍,但收入却减少近一半。明朝政府应对的办法就是铸钱,以补充财政收入。万历二十年以前,全国铸钱局只有六十座钱炉,到二十年时增加到一百座,三十年时,户部等机构新开二百五十座钱炉,应天府也添一百炉,一年便增加三百五十炉,本来户部只管纸钞,工部管铸钱,此时宝钞已停,户部改铸铜钱,此事一开,全国各地纷纷效仿,起炉铸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