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前述说明是正确的。 该文后来又称:“这枚邮票开始发行时,邮政部门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按例予以盖销。但是,该文在文字叙述上又称是因为该邮票发行后出现了盖销不当的问题,才发出紧急电报通知“不予盖销”。
笔者看到一篇邮文,该文的第一自然段中说明:“1968年8月1日发行了文12《毛主席去安源(油画)》邮票一套1枚,面值8分,邮票规格40×60毫米,发行量5000万枚,设计者孙传哲、万维生、李大玮,原画作者刘春华,北京邮票厂彩色影写版印刷。”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前述说明是正确的。
该文后来又称:“这枚邮票开始发行时,邮政部门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按例予以盖销。但邮局的工作人员在盖销过程中,难免有的把邮戳盖在了毛主席画像上,有的因黑色油墨过重而污染了画像,结果招来尖锐的社会舆论批评。在极‘左’思潮的压力下,邮电部于1968年7月底发出紧急电报通知:‘为了画面(文12)不受污损,能保持完美,决定破例在贴用邮件时,不予盖销。另在邮件封面空白处加盖收寄日戳。如有误盖,立即换贴,望严格执行。在分配这枚邮票时,应照顾农村。’”
《中国邮票史》(第8卷)在“出现邮票‘不予盖销’的反常做法”中记述:“关于领袖像邮票盖销问题,一直是邮政主管部门十分关注的问题。‘文化大革命’前,邮电部门多次做出‘日戳在邮票下边左角或右角盖销’的规定,‘文化大革命’中间,更把这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问题’,要求保证不再发生把日戳盖到人像面部的问题。但是在‘文化大革命’中,仍然不断发生把日戳‘误盖’到人像面部的问题,对此群众反映很大。为了避免反复出现类似问题,邮电部军管会在发行文12‘毛主席去安源(油画)’邮票时,破天荒地规定‘不予盖销’。在邮电部军管会(68)军管邮票字103号的发行通知中说,‘为了更加广泛地宣传《毛主席去安源》的光辉形象,特将这幅油画印制成邮票,订于1968年8月1日发行,并为了画面不受污损,能保持完美,决定破例在贴用邮票时不予盖销……’。还专门为此发出电报,规定‘如有误盖,立即换贴’。”(P49、50)可见,做出“不予盖销”规定的时间是在文12邮票的发行之前。
一篇邮文在时间上说明文12邮票“不予盖销”的通知是在1968年7月底发出的,又说明该邮票的发行时间是1968年8月1日,孰先孰后一目了然。但是,该文在文字叙述上又称是因为该邮票发行后出现了盖销不当的问题,才发出紧急电报通知“不予盖销”。邮文出现这样的失误似不应该。
《集邮报》2017年第22期(5.31) 第A3版“指误纠错”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