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拿到儿童游戏这个选题时,我就想这次选题是按照年龄分的吧。我来到集团公司邮票印制局虽然已经6年了,但是初到单位时“小孩”的名号一直沿用至今。
拿到儿童游戏这个选题时,我就想这次选题是按照年龄分的吧。我来到集团公司邮票印制局虽然已经6年了,但是初到单位时“小孩”的名号一直沿用至今。现在按照联合国的定义,1992年出生的人也算是中年妇女了,所以我这个“中年妇女”负责编辑这套邮票也算是对童年时代的回忆了。
拿到选题之后,我们首先需要找到这个选题的专家学者作前期内容论证,科学题材可以找高校、研究院,艺术作品题材则有故宫、国博,可是儿童游戏的专家在哪里呢?给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打电话咨询,对方说:“我们这里都是社会捐赠的展品,没有专门研究游戏的专家。”咨询中国玩具协会,对方说,他们只是玩具生产企业的组织协会,也没有研究游戏的专家。正当我们一筹莫展的时候,在一次联系鉴定2017贺年有奖明信片专家的过程中无意间提起了这件事,专家当时给我们指了条路,告诉我们可以找研究民俗的专家。我顿时觉得眼前一亮,想到了过去曾为《月圆中秋》邮票作过论证的王作楫老师。
邀请王老师的目的主要是看看我们自己拟定的一些游戏是否合适,有没有一些民俗故事可以挖掘,或者有无更好的推荐。每个接触过王老师的人都会觉得他是“行走的故事会”,他甚至会告诉我们某个姿势源于一个怎样的故事。王老师滔滔不绝地给我们讲了两个小时,有些内容这组邮票展示了,有些可能会在下一组看到。
邮票内容讲求严谨,因此,我们又找到了另一位民俗专家刘魁立老师。为这套邮票找的专家也很符合邮票的定位,都是“70后”“80后”——70~80岁的老专家,他们的共同点就是对工作认真、不求名利。当谈论到扔沙包的票名是“丢沙包”还是“扔沙包”时,他立刻打电话联系了另一位专家,当时就确认了。再谈论到游戏的具体玩法、民间典故时,他给我们推荐了一套书《中国民间游戏总汇》,说比较全面。我们问哪里能买到,他也立刻联系了出版社,真是雷厉风行的老人家。最终,在专家的帮助下,我们确定了《儿童游戏(一)》的内容为:滚铁环、跳山羊、扔沙包、荡秋千、踢毽子、跳房子。
在确定邮票内容的同时,我们也在积极寻找设计师,通过多轮设计人选的筛选,我们将目光集中到给新版小学语文课本画插图的景绍宗老师身上。语文课本面向的是广大学生,插画风格和内容对于孩子和家长来说都有亲切感。约稿任务迫在眉睫,我们决定登门拜访。2016年11月,我们邮票团队一行四人来到景老师的工作室。
一开始,景老师对邮票并不了解,我们拿了一套生肖邮票告诉他何为特种邮票、雕刻邮票。我们又解释,这套邮票也要使用雕刻工艺,所以收稿时间比较紧,主要是为了给后面的雕刻和印刷留出时间。
景老师的绘画风格和邮票设计最大的冲突在于,景老师现在的作品画面过满,若要缩成邮票画面,主体将不够突出。我们和景老师商量,每幅画面上2~4个人,男女比例6枚大致平均就可以。
景老师本来觉得收稿时间紧,但经不住我们你一言我一语的劝说,终于答应先画一枚。对于这一枚的草稿,景老师也丝毫不马虎,参考国内国外的儿童邮票,去邮票博物馆学习,光是邮票目录和年册我就给景老师寄了两大厚本。终于,第一幅图稿“扔沙包”诞生了,看到图稿的第一眼就觉得:对啦!这就是我们想要的效果。
景老师用了大约一个月的时间将6幅邮票草稿全部完成,最终在1月29日交稿。
我们总在回忆和留恋过去,所以我们会去翻以前的相片、日记,建一个又一个的群,组织一个又一个的聚会。我们很想把现在变得像以前,像是电影翻拍,但终究还是无法超越心中的原版。《儿童游戏(一)》邮票虽然反映了大多数人的童年,但是我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游戏,还有自己对于儿童游戏的独家改编。也许有人觉得该套邮票中的游戏离今天的孩子有些距离,可是我想,透过这套邮票我们想要表达的是,在童真岁月里经历的成长是每个人内心共通的美好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