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上海拍卖行2006年秋拍拍目中845号为《清代邮戳志》精、平装本各一册,无底价。因鄙藏品中该书品相欠理想,故颇有兴趣,预展时特地去仔细看了看,但发现也非全品,逐失望。最终顾青先生以1650元(含佣金)拍得。
这是一位已故集邮文献收集者的遗作。
上海拍卖行2006年秋拍拍目中845号为《清代邮戳志》精、平装本各一册,无底价。因鄙藏品中该书品相欠理想,故颇有兴趣,预展时特地去仔细看了看,但发现也非全品,逐失望。拍卖当天,文献顺序较后,故先在拍卖行大厅休息等候,正巧碰到匆匆赶到的顾青先生,寒喧后谈及此书,我告诉他拍目描绘有误,其中那本平装本实际上是软精装本……二者外型虽貌似,但实际上有差别。最终顾青先生以1650元(含佣金)拍得。
因软平装本尚未见有拍卖成交记录,故当晚我在快乐网文献版块中介绍了此事,并附上藏品的图,因为我觉得《清代邮戳志》常见到的都是平装本,而精装本和软精装本较少见,尢其软精装本以前鲜见报道。贴子引起了网友们的重视,一个多月后,署名小东的一上海网友上帖说他也有该软装本,并附图,从图上看来,这本书的保存还不错,唯一缺陷是书脊处有贴过标签被撕痕迹,最后被版主常州王建平先以1000元易主。(想起2005年南通文献展的拍卖会上,王建平先生以460元拍得该书精装本,这次终于集全了该书三个版本,这位“发现一种版本,如获一枚珍邮”,对集邮文献“版式研究”痴迷仁兄令人佩服。
言归正题,《清代邮戳志》孙君毅著,刘广实校,大32开294页,印量1万9千册,定价2.20元,中国集邮出版社1984年7月出版。2003年6月出版陈京主编的《中国集邮文献概览》集邮书典卷中集邮图书出版简目和2003年8月出版的《中国邮史研究》(总十期)王建平文集邮图书一览表中均参照《清代邮戳志》版权页中1984年6月之说,其实上述二作者都忽略了,没有注意到《集邮》杂志1984年第六期上该书延期出版消息:“……已故老集邮家孙君毅著的《清代邮戳志》一书正在赶印,预计七月即可出版……”。延期发行的原因其实错综复杂,根据旧闻,待下文再详侃。
1万9千册的印量,在今天看来几乎是个天文数字,但是这个印量在那个年代却还是比较保守的。1981年10月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了文革后的第一本集邮图书《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发行量为7.2万,次年2月又出版了该书的英文版,发行量也有2.84万,而1983年12月《集邮》杂志社编辑的《一九八三年邮票目录》发行量更是高达22.5万,人民邮电出版社1984年10月出版的邮电史类图书《中国近代邮电史》发行量也有3万。这一时期,国内其它出版社出版发行的集邮图书:1984年3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集邮迷的故事》12.2万,1984年4月该社《猪年邮票》更高达31万。这些数字可以反映出八十年代集邮复苏时期人们对集邮知识的渴求。
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还能记得:那时绝大部分集邮者都是玩JT票的,玩老纪特的已能算“集邮家”了,玩民清票的更是凤毛麟角婷婷玉立了。因此出版社发行部门在审核印量时,也许忽略了这一点,并且在那计划经济年代,出版社一般靠新华书店,邮票公司报征订数来决定印量,订出去后出版社就不管了。由于《清代邮戳志》一书的读者群当时有限,因此上市后相当一段阶段销售情况并不理想,新华书店和邮票公司积压的情况还是比较严重的,邮票公司方面比较走运,不久我国第一次炒邮高潮来临,搭上几套紧俏邮票则被一抢而光,可怜新华书店系统无此运气,据悉后来许多长期积压着卖不掉的都被送到造纸厂二次利用了。
八十年代末,沪西收藏书店(前身),因偏爱集邮文献,又见集邮者的购书难,定位侧重集邮文献。从人民邮电出版社进了一批《清代邮戳志》,由于当时出版社东长安街新楼正在建造,出版社大部分部门暂借石漕办公,发行部门因种种原因还在老楼办公,打包发货则在食堂内,出版社的库房条件较差,因此这批《清代邮戳志》的封面或封底都较脏,发行原来还愁要报废,想不到还有人要,所以给的批发价很优惠,并送了几本精装本。
然而开张后这批书上柜销售情况并不理想,几本品相好的卖掉后,剩下的就无人问津了。一次很偶然的机会和一香港籍朋友谈及,他建议将那些品像不佳的送印刷厂委托加工成精装本,一来弥补了品相缺陷,二则提高了书的档次,然后由他转到香港去销售。此建议甚佳,果然不久这批积压的书销售所剩无几了,在答谢香港朋友的酒宴上,香港朋友酒后吐真言,他在香港卖到几十港币一本。此事启发了我,经典文献的装帧很重要,进其它品种书时也留意不同装帧,其次销售地区的集邮水平也不可忽视。
上面说到的精装本,是1987年出版社为参加加拿大多伦多世界邮展特地赶制的。说到这里,又不得不提到梁鸿贵梁老,当年梁老在中国集邮出版社任社长,他又是我国当时唯一一位国际评审员,深知评审上装帧也很重要,据说赶做了200本。这次世界邮展上《清代邮戳志》荣获大银奖加特别祝贺奖,这个成绩在当时来讲应该是很不错的,全国集邮联也非常满意,所以出版社将大部分精装本都送了领导,所以现在北京地区较易见。
之后每次出差北京,出版社就像娘家一样必去坐一下。一次,正遇老Z,老Z是出版社老土地,前几次交道打下来就一见如故,到中午时刻,老Z说食堂伙食不好,发行有招待费,就叫了部“面的”去前门大栅栏。Z兄性格耿直豪爽,三杯下肚,无话不说。因此知道库房里还有若干精装本和软精装本……老Z好面子,酒后更好就话,答应将库房剩余的这些都批给我。当然我也没想到,当年几块钱一本的书,现在能值1千多元,正如当年8分钱一枚的猴票今天值2千多元。老Z现已退休多年了,我想封闭了廿多年的《清代邮戳志》发行趣闻现在该解密了。
《清代邮戳志》出版社原预定书价2.10元,对外公布的征订价也是2.10元,但由于种种原因,后来印刷厂发现这个价格做不下来,与出版社商议要调整价格,这时书的封面(底)已印好,印刷厂利用原封面(底)的印版,撤掉了封底上的定价,做了一批软精装本作为样书送出版社审定,希望出版社能改变原计划的平装本设想。软精装本封面(底)用纸较好,光滑且厚挺,按传统做法封面(底)留出30毫米的舌头(嘞口)并各衬有二页厚衬纸,这样的装帧确实漂亮,但出版社有它的难度,最终还是按原计划做平装本,并且拟报废的封面(底)利用,在原印出的2.10元的定价上铅字加盖成2.20元。因此我们现在看到的平装本封底定价2.20元当中的那个“2”字字体略斜,油墨色较浓,初看虽然盖住了“1”字,但用放大镜仔细看,还是可以看到原来那个“1”字。
文献集邮的版式研究源于传统集邮的版式研究,同样具有无穷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