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97年5月9日,为表达中瑞两国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主管部门和瑞典王国邮政主管部门根据双方签署的协议,联合发行了《珍禽》特种邮票,全套2枚。环颈雉体长1米左右,也是雌雄异色。这套邮票也是第一套由外国名家雕刻的新中国邮票。
1997年5月9日,为表达中瑞两国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主管部门和瑞典王国邮政主管部门根据双方签署的协议,联合发行了《珍禽》特种邮票,全套2枚。
白腹锦鸡
环颈雉
(2-1)T 白腹锦鸡 50 分 3275.7万枚
(2-2)T 环颈雉 540 分 2612.7万枚
志号名称:1997-7T
发行日期:1997年5月9日
整版枚数:20 枚
全套面值:5.90元
版别:影写、雕刻
齿孔度数:12 度
邮票规格:40 × 32
设计者:英格·卡琳爱丽逊(瑞典)、曾孝濂(中国)
雕刻者:赛斯罗·斯拉尼亚(瑞典)
印制机构:北京邮票厂
(2-1)为“白腹锦鸡”。又叫铜鸡、禽鸡,据说它嗜食竹笋,故又称笋鸡。为国家一类野生保护动物,仅分布在我国云南、四川、贵帅I和西藏东南部一带。雌雄异色。雄鸡身长达1.3米左右,体重650-960克,头顶、胸、背、颈等部分均为蓝绿色,散发着金属般的光泽。头上有像小辫一样的羽冠披在颈后,颈部有白色镶黑边的羽毛形成的披肩。下背和腰部呈褐色,往下转朱红色,腹部为白色,故名白腹锦鸡。虹膜褐色;嘴蓝灰色;腿、脚青灰色。雄鸡这种淡雅清秀的羽毛和拖着黑白相间、光亮似锦的长尾,出没在灌丛竹林间,煞是好看,因而又有“淑女雉”的美称。而雌鸡除头侧棕红外,全身呈土褐色,体形稍小,尾羽也短,更像那美丽潇洒的披肩。体长54-67厘米,体重585-900克。白腹锦鸡通常栖息在海拔2000米至4000米的多岩山地上,在荆棘丛生的灌木丛中单独或成对活动,觅食各种种子、昆虫、浆果和农作物等。秋冬季节常结集成20只左右的小群活动,叫声嘈杂,传到很远处。它们善疾走,行动敏捷,性机警,遇有危险便快速窜向灌丛,遇到惊吓,才振翅起飞,但飞不远又落地潜逃。春末夏初是它们的繁殖季节,一雄一雌迁到人迹罕至的隐蔽处筑巢,每窝产梨状黄褐色卵9至20枚,孵化期为22至24天。幼雏出壳后便能跟随母禽到处活动觅食,转年春可独立生活,11个月即可繁殖后代了,寿命一般6至7年。
(2-2)为“环颈雉”。又叫野鸡、山鸡、雉、雉鸡、项圈野鸡、五彩鸡等,共有31个亚种。分布于欧洲东南部、中亚、中国、蒙古、朝鲜、俄罗斯西伯利亚东南部以及越南北部和缅甸东北部。在我国除青藏高原的大部分和海南岛以外,均有广泛的分布。它是最古老的狩猎对象之一。《尔雅》和《禽经》曾根据产地和羽色纹彩的不同,定出各种雉名,只是到了汉高祖时,因吕后名雉,为避讳,才把它称作野鸡、山鸡。环颈雉体长1米左右,也是雌雄异色。雄雉羽毛华丽,头顶两侧各有一束能耸立的耳羽簇;眼部无毛,皮肤裸露并下垂,呈绯红色;颈黑色,有蓝色金属光泽;胸腹呈铜红色,腰侧丛生绿黄色的发状丝毛。雌雉体形较小,尾也较短,体羽平淡,呈土褐色。环颈雉最具特色的是雄雉黑颈下方有一白色颈圈,故而得名,但生活在中国南方滇、黔、川等地的环颈雉,并没有白环,按地域越往东往北,其颈上的环从无到有,由窄变宽,东北的雄雉,白环最宽最明显。它们的栖息地多种多样,平原高山,荒漠草原,湖边河畔,森林农田都能见到它们的踪迹。它们白天喜欢至I地面上觅食,晚上飞至树干上休息。长江下游一带的环颈雉,也常在平坦的庄稼地里栖息,那里能提供充足的食物。它们食性也杂,以植物为主,但又喜食昆虫。脚爪强健,善于奔走。性怯懦,遇有敌害,便隐蔽不动,只有当被发现时,才骤然惊飞,速度很快,但飞到几十米处又落下遁去。环颈雉是留鸟,只有当环境变化或食物不济时才迁徙。每年3月至7月为繁殖期,一雄可配多雌,每窝产卵6至12枚,每年可产两窝,孵化22天后,幼雏出壳,1个月后即能随母禽活动了。环颈雉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且繁殖多,因此,尽管为人们捕猎,又遭受狐、鼬、鹰隼以及鼠、蛇、喜鹊、乌鸦等众多天敌的侵害,但仍能免于绝灭,且有广泛的分布,实为不易。
本套邮票的雕刻者是瑞典的塞斯罗·斯拉尼亚,他在雕刻方面很有成就,除了瑞典邮票大都由他雕刻以外,当时他已为18个国家和地区雕刻过邮票。这套邮票也是第一套由外国名家雕刻的新中国邮票。
本站部分内容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