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分长玉边,是指边靖楼票图中“国”字中的“玉”字最后一划相对较长,几乎和“口”框相连,而短玉边的“玉”字最后一划相对较短,和“口”框界限分明,其区别类似于30分和10分的两种票品;此外,在高倍放大镜下,长玉边的蓝天,城墙等处可见十分清晰的印刷网点,而短玉边则无法见到。见图6。
图6
80分通齿慕,是指上下边纸齿孔通天的80分慕田峪。见图7。
80分通线慕,是指在票图右上方,厂铭右下方的空白处有一道竖向排列的黑色短线,该票齿孔仍然是通天的,见图7。
图7
80分绿垛慕,是指票图中最大烽火台的城垛上沿以及垛口处有绿色,该票齿孔是不通天的,见图8。
80分白垛慕,是指票图中最大烽火台的城垛上沿以及垛口处没有绿色,看上去是白色的,或者说无色的,该票齿孔也是不通天的,见图8。
图8
80分绿线慕,仍然是闭齿版本,该上铭票的票图和下齿孔之间的空白处,有绿色横向短线,见图9,图10。
80分黑线慕,该上铭票的票图和下齿孔之间的空白处,有黑色的横向短线,闭齿版本,见图9,图10。
图9
图10
60分黑眼黄,是指黄花城上铭票上边纸处有一道竖向的黑色电眼,见图11。
60分黄眼黄,是指黄花城上铭票上边纸处有一道竖向的黄色电眼,见图11。
图11
50元风铃嘉,是指嘉峪关票图中大城楼最上面一层屋檐左下角处有黑色色块,色块形状,深浅在不同版张中还有的不同,不再单列了,看上去像是屋檐下悬挂了风铃一样,见图12。
图12
上述的区别都具有母模或者子模特征,区别也比较明显。而实际上,在我个人的搜集过程中,还搜到了超出上述38枚的其他左上铭票,比如有些票左上铭和票图间距有宽窄距之分,或者厂铭字体偏左和居中之分,有的票有异齿现象,有的齿孔孔径有大小之分,有些票上边纸齿孔还有多打一空的等等,不一而足。如果把这些区别也算上,恐怕就要接近50枚了。这些区别并不足以作为版式划分依据,而且很多现象也并非普长城所独有,比如宽窄距的区别,厂铭字体左右偏移的区别,在许多纪特票当中,都算是常见的,更不用说普票了。此外,有些变体,比如古北口和慕田峪的无齿票,由于大家看法并不一致,至少保守的邮友们并不大认可其合法性,也没有见目录收录,因此也就不在讨论之列了。而一些邮友们所喜爱的电脑喷码和荧光喷码,我则是明确主张不能作为版式划分依据的,理由有三:1。电脑喷码或者荧光喷码都是制成品之后的附加工序;2。只要有专门设备,电脑喷码以及荧光喷码是完全可以人为后期制作的,而电脑喷码机的管理远远无法和印钞机,影写设备等相提并论;3。荧光喷码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淡化乃至消失。另外,普长城当中,有些票背面盖有防倒戳,这就更不能作为不同品种来对待了。
普长城版式划分依据,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定论,一些区分方式存在着较大争议。因此,本着谨慎原则,我列出了我认为比较能够得到认同的这38种带左上厂铭的普长城品种,尽管我手上能见到大约50种不同的左上厂铭。需要指出的是,左上铭和右下铭并不完全雷同,仅举两例,50分古北口当中,就有一种双十字线(纵向错位)的下铭品种,而这个品种在上铭中是找不到的;而50分雀斑古这个品种,是无论如何不可能出现在下厂铭当中的。再有一点就是,同版式的票当中,可能出现不同显性特征的左上铭票;而不同版式中,则有同样显性特征的左上铭票的例子。
根据我自己搜集的难度来看,我认为以下这十二种左上铭票都算有难度(难度差别还是蛮大的),姑且允许我称为长城十二钗吧(排名不分先后):雀斑古,胶面古,分笔黄,胶面紫,分笔九,长玉边,白垛慕,绿线慕,黑线慕,黑眼黄,黄眼黄,风铃嘉。
邮友有兴趣的话,不妨搜搜,说不定自己收藏的左上铭票当中就有比较少见的长城十二钗品种,同时也可以看看到底哪些品种更难得,我说不准。但是,有一点基本可以肯定,这38枚套普长城左上铭大全的搜集难度远超梅兰芳小型张。